绿电直连指可再生能源生产者(光伏、风电等)直接向企业用户供电,绕过公共电网,实现“源—荷—网”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爆发式发展,算力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随之而来是惊人的能源消耗。数据中心的爆发式增长,也进一步带动了输配电设施及绿色电力的强力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166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约2%。
一个超大型智算中心的年耗电量可达数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座中小型城市居民用电量的总和。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能源消耗的“绿色化”成为监管、市场、投资多重压力下的“硬指标”,绿电直连(也称绿电直供)成为智算中心迈向零碳的关键路径。
2022年以来,中国多地相继推出绿电直连政策。2025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明确了绿电直连的定义,即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给绿电,可实现供给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
从成本角度分析,绿电直连有望降低智算中心的用电成本。作为典型的高耗能产业,智算中心的电力成本通常占其运营成本的60%-80%。通过直连模式,用户可以直接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协商电价,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成本,有望获得更具有优势的电价。由于绿电直连的电力来源清晰且物理可溯,企业可以非常精确地核算其绿色电力消费量,不仅满足国内外绿色供应链要求,更能应对当前出口的碳关税问题。此外,在新能源资源富集但外送通道受限的地区,绿电直连可以有效促进本地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就近消纳。
从环保角度来看,使用绿电能够大幅减少智算中心的碳排放。以2025年7月投产的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为例,项目投产后,每年将产出8.48亿千瓦时自发自用绿电,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38.74%,相当于每年节约23万吨标准煤、减少56.7万吨碳排放。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的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投运后,将为算力基地提供约占其目前总用电量35%的绿电,实现绿电100%自用。
绿电直连通过直接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签订长期购电协议,能够显著降低电费支出。但是,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风力会因天气、季节等因素时大时小,甚至出现无风的情况;太阳能则依赖于光照,夜晚或阴天时光照不足,发电能力大幅下降。而智算中心的用电需求却是持续且相对稳定的。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给绿电直连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采用绿电直连的同时也必须配置储能系统或与公共电网对接作为备用电源
尽管绿电直连优势显著,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投资成本过高、供给稳定性不足、政策与市场的不确定性等不少障碍,由此制约着绿电直连的进一步发展。
为助力绿电直连发展,实现智算中心行业的零碳跃迁,「EPOWER全电展」与「IDCE数据中心产业展」以应用场景为切入点,以产业生态为纽带,重磅推出“2026中国智算中心绿色供配电技术大会暨展览会(简称:GPSE智算绿色供配电展)”,旨在聚焦算力与电力深度协同的破局之道,以“绿电直连+智能供配电:赋能智算零碳跃迁”为主题,为全球生态伙伴搭建技术展示、政策解读与生态对接的高端平台,通过全链路能效革新重塑核心竞争力,共拓千亿级智算中心新蓝海!